有人私信,问“小孩表达能力怎么练?”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孩子的表达能力隐藏在日常生活中。
我在幼儿园的第二个孩子,和同龄的孩子相比,说话很清晰。如果有,有什么值得分享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刻意中,带点刻意。
这句话似乎有点绕口。其实对应的“不是故意”就是你没有报对应的班,没有明确告诉孩子你的表达能力是什么。“刻意”是指你在平时的阅读和交谈中带了一些“引导”。
隐藏在阅读中的表达能力
阅读时,“复述”是训练孩子表达能力的好方法。我的第二个孩子完全取决于他关于“复述”的心情。他非常喜欢书,当他有强烈的分享欲望时,他会兴致勃勃地过来跟我讲。平时他只是听我说,不会主动重复。
寒假的时候,姐姐和哥哥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一起看书,就变成了一个人互相讲几本书。妹子,看着看着就好。弟弟不识字,看图,凭记忆给妹妹讲。因为哥哥选的书看了很多遍。讲图没毛病。
如果孩子愿意边读边用“复述”讲故事,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隐藏在生活中的表达能力
孩子们的表情很有趣。有时他们能颠倒一个单词,有时他们能颠倒一个句子。这时候我会把孩子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总结一下,用听起来舒服的方式再说一遍。
我这么说了之后,老二愿意的话会再说一遍,但是他不会或者说坚持。
这几天刚开学,幼儿园老师要求发假期照片,和同学分享有趣的假期。是一种讲图的方式。谈论自己总是很容易的,但是当你和别人分享的时候,你难免会紧张。
晚上,我们进行了讨论。我让孩子们先自己说,然后做了一些补充。看似只是几段对话,其实遵循的是“叙事表达”的逻辑。具体的表达,结合“按照空间逻辑+结构讲清楚一件事”的方式。孩子看着他的照片,说了两三遍。第二天在幼儿园怎么交流?我没问。在家和在公共场合,都会有差异,但表达的总逻辑是一样的。
这是对孩子日常生活表达能力的“刻意”引导。
能力不会一天变强,但需要时间积累。想让孩子的表达能力变强?一个方便又省事的办法就是平时看书说话的时候带上一些大人的指导。
分享一套我家在用的、特别好的书籍,说是书籍,其实是一套卡片——《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
我带着我家老二,看照片分享假期趣事的表达方式,就是按照其中的“叙事性表达”。

《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这是一套拿来就可以用的语言表达指导,一共包括了10大领域内容。一套绘本共10册,插画简单易懂,孩子一眼就能看懂。
孩子不知道怎么表达?听听音频的内容。听完音频内容,再自己说一说,加深印象。
把这套《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当成玩具,在日常生活里,带着孩子一起玩、一起用,慢慢的,孩子的表达能力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是摆渡娘,一只野生的分享者。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Comments | NOTHING